身為日籍大投手達比修有的小粉絲,張尤金的達比修「魔球」系列已經出了好幾集:延伸閱讀:七彩變化球之中,什麼才是達比修生涯最絕殺的一球? 延伸閱讀:達比修有:連捕手和打者都瞠目結舌的『電玩魔球』 延伸閱讀:對決達比修『電玩魔球』,Aaron Judge的表情發生了什麼事? 延伸閱讀:『魔球』解禁!達比修SFF魔球再現 七月底交易大限前加盟道奇、正在為季後賽打拼的達比修,如果要回顧過去兩個半月以來,他穿上道奇球衣所投過最絕殺的一球呢? 不是滑球,不是慢速大曲球,也不是快速指叉球,我選的是下面這一球: 球速156.8公里,相當於96.8 mph,這是速球無誤,影片的引言也說明這是"シンカー"、"2シーム",也就是「伸卡球」或「二縫線速球」。但這種瘋狂往左打者外角甩尾的尾勁……這真的是我們印象中的伸卡球嗎? 慢動作截圖再看一次: 1. 2.
3.
4.
5.
6.
第1張圖球離手之後,一直到第2張圖飛行了一段距離,怎麼看都是一顆正對好球帶、打者腰帶高度的速球;但從第3張圖開始,
色碟
球急遽往左打者外角甩尾,而且傾斜角度急速放大,最後捕手竟然是將手套擺在身體外側接球,
骰寶
想當然耳,打者伸長球棒還是揮空,而且和球有好大一段落差。 這真的是伸卡球或二縫線速球嗎? 其實在2012年達比修剛到大聯盟時,這種球路也對美國棒球專家帶來困擾。那是在2012年4月24日,當時效力遊騎兵的達比修對洋基投出8.1局7安打無失分、狂飆10次三振的好球,而達比修在比賽中三振Raul Ibanez的外角速球,Baseball Prospectus網站專家Jason Parks賽後撰文如此形容: 什麼是"shuuto"?國內有翻譯為「噴射球」。看看臺灣棒球維基館怎麼定義: 我們就稱之為「噴射球」吧!臺灣棒球維基館對「噴射球」的投法與特性描述如下: 我第一次對"shuuto"這個名稱印象深刻,是因為下面這部電影「棒球先生」:電影劇情是敘述大聯盟知名打者Jack Elliot因為表現不佳,
DG夢幻真人
被迫前往日本職棒中日龍隊發展。一開始他因為放不下自尊,又與日本文化格格不入,
金旺娛樂
導致打擊陷入低潮,而最困擾他的就是日本投手的"shuuto"。 不管是電影或現實比賽中的"shuuto",絕大多數都是球速略低於傳統速球,向投手投球手臂外側橫向移動,橫向位移小於滑球但大於伸卡球。過去日本投手如涌井秀章、巖瀨仁紀、黑田博樹、巖隈久志,臺灣投手如許銘傑、潘威倫,都是投"shuuto"的好手,但是為什麼對美國棒球專家來說,
九州娛樂城
卻是如此陌生? 我們從另一位棒球專家Mike Fast的解釋看出端倪: 綜上所述,日本對於「噴射球(shuuto)」是以球路的橫向位移來歸類,顯然與美國球界的分類方式大相徑庭,也難怪美國棒球專家對於如何定義及歸類為「噴射球」,也經常是一臉黑人問號了。 目前美國棒球實務上還是將上面這顆達比修的「噴射球」歸類為二縫線速球,只是他的位移很不一樣。根據Jason Parks在2012年的統計,達比修的「噴射球」均速略低於93 mph,極速超過95 mph,它向左打者外側(亦即右打者內側)橫向位移的幅度大約7.5英吋,而且下沈幅度比四縫線速球大約多了3.5英吋。就以Raul Ibanez這一球為例: 如上圖(這是捕手視角),紅色的球路軌跡是達比修對Ibanez投的四縫線速球,這一球的軌跡明顯較不具尾勁,但投進左打者好球帶的外角低,被判好球一顆;至於橘色的球路軌跡則是噴射球,這一球在剛出手時似乎是瞄準左打者好球帶略偏外側的位置,但相較於前面的四縫線速球直直投向好球帶外角低,噴射球則是往左打者外側甩尾並下沈,結果這一球進壘時距離好球帶外側超過30公分,和Ibanez的球棒有相當一段距離。 這種大幅度橫向位移的噴射球在達比修近幾年的大聯盟生涯並不常見,一個原因是他在去年改變二縫線速球的握法,另一個原因或許就如Jason Parks所言,噴射球是不是一定都能有這麼大的位移,恐怕連達比修自己都很難掌握。
覺得看不過癮嗎?這裡還有一顆超級噁心的達爾專屬噴射球: 如果還是不過癮的話,下面是達比修日職時期的經典二縫線速球: 下面這個影片則是近代日職強投的「噴射球」集錦,
金旺5298娛樂城
請仔細看,因為裡面有郭泰源哦! 最後再回到前面的「噴射魔球」,Jason Parks下面這段評論,應該是達比修「噴射球」的最佳註腳: 歡迎加入Facebook「邁阿密馬林魚臺灣應援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aiwanesemarlinsfanclub/) ,